骨肉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分析的基本要素

2022-05-19

骨肉瘤是骨科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儿童和青少年期(<24岁),发病率为4.4/100万人年;第二个高峰为>59岁,发病率,4.2/100万人年。骨肉瘤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和肱骨,而头骨、颌骨或骨盆等部位少见。以往,主要通过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组织活检、PET-CT等检查对骨肉瘤进行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xxx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为侵袭性,破坏性和渗透性病损,能产生骨或骨样组织。侵袭和破坏区的特征为X线透亮,分界不清楚,很快会破坏皮质骨,进入软组织,但较少会跨越骨骺板和骨骺,进入关节腔。在皮质骨穿透区,可见反应骨的Codman三角,而病损边缘一般无反应骨。

磁共振(MRI)检查能够很好的显示肿瘤的髓内范围、跳跃灶、软组织肿块范围及是否侵及骨骺或关节,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的信号较T1时强,但比脂肪、液体信号弱。

血管造影能显示出病变内血供的情况及软组织部分边缘的反应性新生血管区,可显示反应区内早期的动脉扩张。血管造影虽不能显示其特异性组织发生,但可以表明其高血运状态。

实验室检查

除血沉可能增快、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以外,其他实验室检查一般正常。

病理学表现

显微镜下骨肉瘤往往含有多形性的基质成分,含有明显异型性的瘤细胞,瘤细胞大小不一,可出现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凝快状,部分细胞可见粗大核仁,并常见核分裂现象。

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必须遵循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原则。对临床表现疑似骨肉瘤的患者,必须完善病灶部位X线片、CT、MRI检查,用以明确肿瘤范围和大小;行内脏超声或CT检查以及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用以评估骨肉瘤全身转移情况。局部行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术,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临床医生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骨肉瘤的分级与分期,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


相关问答:

软骨肉瘤复查需要查那些内容?有它的肿瘤标志物吗?

骨肉瘤术后两肺小结节影,直径约2-5mm,是转移吗?要紧吗?

右肩肱骨肿了,手臂抬起疼痛按着疼,肩膀骨肉瘤,该怎么治疗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