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儿看病被查出患同一种癌!这些高危人群不能忽视!

2021-09-02

8月30日,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22岁湖南小伙小陈因肠癌辗转多地求医无果,被病痛折磨得无法行走,一度被认为“无救”。但小陈妈妈没放弃,近一年来她带着小陈四处奔波,最终在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看到了希望。

新闻一出,引起了大众关注,最高热度在热搜第一:

xxx

微博热搜截图


据《广州日报》报道,22岁湖南小伙小陈因肠癌辗转多地求医无果,被病痛折磨得无法行走,一度被认为“无救”。但小陈妈妈没放弃,近一年来她带着小陈四处奔波,最终在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看到了希望:小陈其实患的是“林奇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在医生建议下,小陈妈妈也作了检查,发现了横结肠肿瘤,幸运的是肿瘤非常早期。最终,医生帮小陈和妈妈对症治疗,母子二人双双获救。

xxx

微博截图


妈妈和儿子同时患癌纯属巧合还是什么原因?

这里要说到的是小陈患的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 (简称LS)是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占到所有结直肠癌的2%-4%。相比于散发型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患者具有发病早、多原发、家族聚集等特点。


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除了最常见的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其它还包括胃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脑瘤和小肠癌和角化棘皮瘤等等。因为存在外显不全和延迟外显等可能性,同时中国人群多数属小家系,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家族史来筛查林奇综合征。目前最佳的筛查策略是对肿瘤组织进行MMR蛋白和MSI检测。

除此以外,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LS)、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Pz-J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遗传性大肠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56万,为中国新发病例癌种排名的第二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轻人发病比例增加,总体发病平均年龄已趋向于发达国家,而且,85%的患者诊断时多为晚期。因此,重视肠癌的筛查和预防非常重要。


xxx

容易引起肠癌的高危因素


1、吃得太精细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尤其是经过煎、炸、熏、烤后的食物,是直肠癌常见的危险因素。


腌制食物、精细纤维素的摄入,也被认为与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红肉、油炸、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


红肉中含量较高的血红素铁已被证明可通过刺激内源性致癌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在高温下烹饪肉类会导致杂环胺(HCA)和多环芳烃(PAHs)的形成,两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加工过的肉类,例如香肠,通常在高温下烹饪,会更大程度的产生HCA和PAHs,而且加工肉类的脂肪含量高于红肉,因此可能会通过合成二级胆汁酸而刺激肿瘤的发生。


3、肥胖

肥胖的人群,其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增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凋亡,这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另外,身体肥胖也会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4、过度饮酒

乙醇氧化的有毒代谢产物—乙醛,可使结肠细胞致癌。同时,较高的乙醇消耗会使机体产生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活性氧的增加,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反应。


另外,酒精可作为致癌物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影响激素代谢或干扰类视黄醇代谢和DNA修复机制,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5、吸烟

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6、炎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变范围的扩大,其结直肠癌发生率增高。

7、遗传因素

结直肠癌是多基因疾病,其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散发性结直肠癌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区别,主要是环境和遗传的作用大小不同,在遗传性结直肠癌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力度较大。

家族史是遗传因素最直接的体现,患癌的危险度同家族史密切相关,而且危险度的大小与家族史中结直肠癌亲属的数量、是否为一级亲属以及发病年龄等因素相关。


8、其他因素

缺乏运动、糖尿病、胆囊结石、阑尾炎术后等,也与大肠癌有关。

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大多没有典型症状,或者只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痔疮和肛瘘等。

因此,存在上述所说的高危因素之一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

有哪些筛查手段?

1、结肠镜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推荐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xxx

2、FIT(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FIT适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推荐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3、乙状结肠镜

乙状结肠镜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推荐每3~5年进行1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4、结肠CT成像技术

结肠CT成像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检能力。推荐每5年进行1次结肠CT成像技术检查。


5、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虽然,肠镜检查是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因为肠镜的操作过程易让人感觉不适,大多数人对于肠镜检查的认知就是痛苦,老百姓对肠镜检查的接受度非常低。


因此,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USPSTF)于顶级JAMA发表了业内期盼已久的肠癌筛查推荐指南,推荐使用粪便DNA检测作为针对肠癌筛查新手段。


常卫清就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粪便样本的多靶点分子(FIT-DNA)检测技术,通过分析粪便中与肠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分子指标判断肠癌风险。

它比肠镜、粪便隐血更快捷、更简单,而且是非侵入的,无痛无创,居家取样,操作更方便。(更多常卫清的介绍,可以添加文末小助手咨询)


xxx


小结:

1、大肠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如果有消化道肿瘤史,应在40岁前做相应检查。

2、年过40岁以上的,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尽管我国指南建议的首次无症状筛查年龄是50岁,但是小编还是建议有条件的话,尽量提前!

3、如果害怕肠镜检查,推荐使用粪便DNA检测作为针对肠癌筛查新手段。

肿瘤患友若对《肿瘤会不会遗传》相关内容感兴趣,可以免费报名参加“医路有援肿瘤患者(家属)培训营”。


课程内容如下:

1、肿瘤真的会遗传吗?

2、与遗传相关的常见肿瘤有哪些?

3、来自肿瘤专家的建议

4、肿瘤高危人群健管策略

点击下图了解项目详情

xxx


文章部分参考来源:胃肠病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易加医官网或下载易加医APP。易加医是专注于肿瘤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为肿瘤患者和家属提供肿瘤预防、就医、诊疗、康复所需的各类服务。

x